Toggle navigation
關於我們
簡介
建物故事
修復說明
最新消息
數位資源
數位展覽
執行成果
作品徵集
徵集說明
原則辦法
聯絡我們
余如季
吳金淼
李火增
周鑫泉
林權助
柯錫杰
許淵富
彭瑞麟
黃伯驥
鄭桑溪
駱香林
謝春德
萬物鏡觀 攝影展
Previous
Next
攝影是透過鏡頭紀錄、創作的藝術,既是藝術創作,也是社會歷史風貌、文化傳承的忠實呈現與記憶,臺灣攝影發展已有百年歷史,前輩攝影家們透過鏡頭,保存下珍貴的影像,中青輩攝影家們則透過影像,創作、反思人與環境社會的關聯,展現不同世代的社會觀察。攝影文化中心不僅是攝影藝術的推動者,更是歴史記憶的保存者,因此攝影文化中心將以臺灣攝影史、攝影藝術、攝影資產之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及推廣為成立宗旨及發展定位。(上圖來源:日治時期繪葉書)
攝影文化中心基地,原為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是日本著名建築師渡邊節目前所知在臺灣唯一作品,1937年竣工,為鋼筋混凝土造三層樓建築,屋身屬簡潔現代主義,西北轉角設置東方傳統趣味塔樓,反映時代風潮。此樓是臺灣進入戰爭物資管制時期之前,日本時代最後一批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具有稀少性及見證時代的代表性,樑柱強度及樓地板載重皆以高防震標準建造。渡邊節著名作品有日本勸業銀行東京本店、日本興業銀行東京本店、大阪綿業會館、神戶證券交易所、大阪商船神戶支店等。
(左圖來源:1937年 臺灣建築會誌)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成立於1884年,是日本知名的大型商船公司,1896年受命行駛基隆經沖繩到神戶的總督府補助航線,除臺北外,在基隆、臺南及高雄皆設辦事處,1964年與三井船舶合併為今日的株式会社商船三井。此樓戰後由臺灣省政府成立的省營臺灣航業公司接收,改名臺航大樓,1958年臺航與臺灣省公路局交換辦公室,一樓為監理處、文書、總務部門辦公室、圖書室、會議室,二樓為橫貫公路工程處和養路處辦公室,三樓為業務處、秘書室和局長辦公室。
(右圖來源: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建築復原模型 木本設計製作 林一宏先生攝)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成立於1884年,是日本知名的大型商船公司,1896年受命行駛基隆經沖繩到神戶的總督府補助航線,除臺北外,在基隆、臺南及高雄皆設辦事處,1964年與三井船舶合併為今日的株式会社商船三井。此樓戰後由臺灣省政府成立的省營臺灣航業公司接收,改名臺航大樓,1958年臺航與臺灣省公路局交換辦公室,一樓為監理處、文書、總務部門辦公室、圖書室、會議室,二樓為橫貫公路工程處和養路處辦公室,三樓為業務處、秘書室和局長辦公室。
(右圖來源: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建築復原模型 木本設計製作 林一宏先生攝)
1968 年公路局在東側興建九層樓的新大樓,並將舊樓拆除塔樓增建為四樓,後又於外牆貼上黃褐色二丁掛磁磚為今貌。臺灣省公路局因精省改隸交通部,2002年更名為交通部公路總局,2013年搬遷至萬華區東園街新大樓,此樓由國產署移撥文化部,做為攝影文化中心基址,交由文化資產局及國立臺灣博物館進行修復及後續經營管理(地址為100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修復再利用原則為將建築形態恢復至1937年初落成時樣貌,內部空間使用則配合攝影作品陳列及展示需求。因其鄰近於臺北車站及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優異位置,期能成為忠孝西路乃至臺北舊城博物館系統的亮點場域。
(左圖:大阪商船株式會社2018.11修復現況)
本古蹟修復工程於2017年1月17日開工,工程年度成果為拆除後期公路局時代增改建、包括室外逃生鐵梯、水電空調管線、增建四樓牆體及天花板,四樓拆除完畢後重做頂樓地板防水層。一至三樓各層隔間也修改恢復始建格局。
拆除過程中挖掘出初建時大門、側門和轉角櫥窗的石板門窗框、營業廳小口馬賽克地磚,剔除戰後水泥與油漆的室內臺階與壁面人造石板紋路色澤雅致、面磚質地精美,反映日本時代工藝水平。至2018年初已完全顯露古蹟殘存構材。
2018年至今目前進行工項,包括新作仿舊重錘窗窗框、水電管線敷設等,近日預計於開始進行重建屋頂攢尖頂塔樓,至年底完成古蹟修復大部分工項。